主页 >  滚动>正文
【天天播资讯】簪花围大热后泉州火出圈,网红小城“长红”底气在哪?
时间 : 2023-04-26 14:01:09   来源 : 百度新闻

今年“五一”假期,“世遗之城”泉州登上了旅游平台的全国热门旅游目的地榜单。对泉州来说,这样的热度并非偶然。

早在今年春节假期,泉州就迎来了276万人次的游客,此后人气一直居高不下。2月,泉州的酒店和民宿即迎来大量“五一”假期订单,甚至有人订国庆假期的酒店;3-4月间,无论是平时还是双休日,泉州古城区内的景点、美食街和小吃店,都涌动着来自海内外的游客。

在许多去过泉州的人们心中,泉州是“值得一去再去的城市”。小城泉州,为什么能这么红?


(资料图片)

圈粉年轻人,簪花围带热小渔村

4月中旬一个天气晴朗的周末,泉州丰泽区蟳埔女民俗文化传播使者黄丽泳迎来了空前忙碌的一天。从早上6点帮第一名客人做簪花围,直到上午10点她和助理手上的活儿一直没停过。即便如此,门口还是排起了长队。

簪花围是泉州蟳埔渔家女的一种特别装扮。当地每逢重大节庆日,女性不分老幼都习惯头戴鲜花、耳挂“丁香坠”,以此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并祈求神明保佑出海捕鱼的家人平安归来。今年初,因明星赵丽颖来此尝试了簪花围,照片发布后吸引了众多游客慕名前来,小小的蟳埔渔村很快成为泉州旅游的“顶流”。

上观新闻记者到访当日,扎着长马尾、身着便服的黄丽泳正忙着给游客扎簪花围。没多久,她从工作区抽身出来,换上蟳埔女特有的花上衣、青布裤,在二楼阳台动作娴熟地给自己盘上长发、扎好簪花围、戴上耳环,一名面带微笑的美丽蟳埔渔家女出现在眼前。

黄丽泳给自己扎上簪花围

梳着簪花围的游客行走在蟳埔渔村蚝壳厝旁

从黄丽泳家二楼阳台望出去,百来米开外就是蓝绿色的大海,这片大海正是蟳埔渔民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资源。簪花围的大火令黄丽泳始料不及,更没想到村里许多人现在能以此为生。“上一辈人谋生主要靠出海捕鱼,看天吃饭,风险也高。现在游客多了,大家可以做簪花围、卖饮料,年纪大的老奶奶在家门口剥海蛎也能赚到零花钱。”黄丽泳对此颇为欣慰。

因为热爱家乡,曾是幼儿园教师的黄丽泳早在十多年前,就已开始致力于蟳埔女文化传播。只要有机会,她就向感兴趣的人们讲述蟳埔渔女的故事和习俗。村里的阿姨、奶奶们在她的鼓励下,也逐渐能大方地面对游客的镜头。簪花围大火后,蟳埔女文化被更多人知晓,村里做簪花围生意的店铺也从去年底的个位数,激增至今年的200多家。

在蟳埔村极具特色的蚝壳厝前,扎着簪花围的游客纷纷留影,“鲜花插满头”的繁复与古朴沧桑的用蚝壳墙互相映衬,十分出片。当游客将这些照片分享到社交平台,又吸引了更多人的好奇和追捧。在小小的蟳埔村,头顶簪花围的游客中,约有八成以上都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一名文旅工作者感叹:“年轻人在哪里,流量就在哪里!”

泉州天后宫屋檐

开元寺西塔

经历了近千年风霜的洛阳桥

吸引青年创客,时尚空间激活古城

如果说簪花围带火的渔村对泉州来说是一种偶然,整个泉州的文旅热则经历了长时间的酝酿。2021年7月,泉州将全市范围内的22处遗址打包组合申遗成功,令泉州的海丝文化进入了更多人视野。

在泉州古城区,市舶司遗址、开元寺、清净寺、天后宫等史迹,是当年海上贸易繁盛时泉州各国商贾云集、东西方文化交流融合盛况的见证,也是初次到访的游客们的必打卡之所。其中,开元寺的建寺历史可追溯到1300年前。而让游客停留时间更长的,不仅是遍布古城区的史迹,还有诸多供游客休憩的空间和场所。位于泉州古城通政巷4号,由清朝道光年间四川总督苏廷玉故居改造而来的“印记闽南”非遗体验馆,就是这样一个去处。

天色将晚时步入红砖古厝的非遗体验馆,在院内落座,游客们可以在这里欣赏到泉州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古老而又独特的民间群舞拍胸舞、火鼎公婆舞同台亮相,极具闽南特色;素有“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之称的南音清柔曼丽、余音绕梁;由国际木偶大师、泉州提线木偶省级传承人林文荣带来的木偶戏表演《驯猴》妙趣横生……游客一边品着小吃茶点,一边欣赏精彩的表演。每段表演完成后,演员还会讲述其中的文化内涵和动作要点,并邀请游客上台一试身手。

拍胸舞、火鼎公婆舞同台亮相

木偶戏表演《驯猴》

这处集中了视觉、听觉、味觉体验和游客互动的非遗体验馆,由一对泉州当地的年轻夫妻经营。“我们早在十多年前就开始做这件事,现在除了很多政府和企业的定制团来看表演,许多普通游客也愿意来体验。”非遗体验馆主理人周琼琼说,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泉州非遗,体验馆正考虑推出各种定制套餐供不同需求的人们选择。

在泉州古城区,各种风格的咖啡馆、文创场馆遍布大街小巷。这些依托古城区老建筑、又加入了许多时尚元素的场馆,吸引众多游客们在此徜徉、停留,整个古城区因此变得生机勃勃,被称为“活着的古城”。

“活着的古城”并非凭空而来。泉州当地人告诉记者,若干年前的古城区几乎很少听到小孩和年轻人的声音,只有老人愿意住在这里。7年前,泉州启动古城区改造计划,在街巷改造提升、水系改造之外,也对城市空间加以规划,将适合的空间进行修缮后进行招商,吸引咖啡馆、文创项目等进驻,泉州市文旅局则致力于古城文化的挖掘和传播。

“那时泉州市古城办就开始做古城徒步穿越活动,每年招募5000人参与。我们设计了6公里到50公里几个组别,让年轻人在古城走街串巷,把古城唤醒。”泉州市文旅局交流合作科科长曾世彬说,古城办、文旅局持续在古城区做了一系列文创文艺相关的展览、比赛,给年轻人平台和机会施展才华。这些年轻化的业态的引入,吸引了一批青年创客来古城落脚和创业,他们带来了新的玩法和朋友圈,游客们有了可以停留的去处,古城也因此焕发出新的生机。

彰显城市精神,最美的风景是人

在泉州停留时间不足三天,热情淳朴、拼搏奋发的泉州人已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在泉州古城区,扬招即停的白色电瓶车是游客们十分青睐的交通工具,类似于景区观光车,当地人亲切地称之为“小白”。

抵达泉州的第二晚,记者前往一处小店购买泉州特产绿豆饼未果,乘上一辆“小白”准备回酒店。听到记者和另几名游客向司机报出的目的地酒店在古城区,车上一名热情的泉州人自告奋勇向大家推荐起附近可以买正宗绿豆饼的地方,并告诉我们哪里有好吃的小店:“你们酒店对面的东兴牛肉馆就很好吃,东是‘东方’的‘方’,兴是‘兴旺’的‘旺’……”意识到接连说错两个字,这位热心的泉州男士一边笑,一边继续推荐早餐可以去附近小店吃面线糊,并一再叮嘱:“来泉州一定要吃最有特色的东西,酒店的早餐不要吃了,各家都差不多!”

嫩滑的牛肉汤是泉州代表性美食之一

泉州面线糊的各式浇头配料

记者同时留意到,在古城区一些人气爆棚的美食店内,游客和泉州当地一样共享美食,不必担心这是专门针对游客的“宰客”店铺。主客共享的城市氛围,也给了初次到访者更多安心、舒适的体验。

泉州人热情淳朴,也崇尚“爱拼才会赢”。泉州晋江市新塘街道的梧林社区的一片闽南古厝,即是这一精神的见证。早在明洪武年间,梧林的先民就远走南洋,上世纪初至抗日战争爆发前,这些华侨在海外创业有成后,回乡建造了一栋栋华侨建筑。如梧林华侨蔡德鑨家族,包括其兄弟子侄共有7栋房屋,包括4栋闽南古厝、3栋西式洋楼。得知抗日战争需要支援,华侨们便停下造房工程,将房屋装修款悉数捐给祖国支持抗战。于是,一批没有装修的毛坯“豪宅”成为今日梧林古厝群的主体,也成为当地华侨拼搏奋发、家国情怀的实证。

如今,梧林古厝群经过修缮后引入了高端精品酒店、演出场所、大师工作室等,开始谱写新的历史篇章。通过景区讲解员的介绍,游客们在欣赏美景美食之余,也读懂了蕴藏在古厝群建筑背后丰厚的人文历史底蕴,不知不觉间被泉州人实力“圈粉”。

红砖古厝群

梧林古村当年华侨建成后未装修的房子,已有近百年历史

泉州旅游大热,既得益于其城市本身历史底蕴深厚的天时地利,泉州政府部门对城市空间重新利用、交通规划、市场管理等方面的措施也可圈可点。无论是将古城区的建筑更新利用,还是在古城区开出扬招即停的观光车,都为游客提供了舒适、方便的旅游体验。簪花围大火后,泉州相关部门也及时出手,参考市场需求给出了40元一次的参考价。游客来到这里,不用担心“伸头一刀”,从事簪花围生意的渔村居民们也不必担心别家价格乱跌乱涨。这些举措,值得上海在部分热门景区和旅游项目上加以变通借鉴。

在泉州,类似黄丽泳这样的民间文旅达人不少,他们也自发成为泉州旅游的“民间代言人”。这些达人中有的是外贸工作者,有的是教师,也有摄影爱好者,他们出于兴趣走街串巷,了解、传播泉州的在地文化,也与文旅主管部门保持着良性互动,以个性化的视角传播他们眼中泉州的文化、建筑、非遗、美食和城市精神。如今,上海民间也活跃着一批老建筑爱好者、摄影爱好者、视频爱好者,以及各种细分领域的旅游达人,如何让这些达人在城市形象及文旅资源推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让游客从他们的视角中感受一个更鲜活、多元的国际大都市,也将是上海可以努力的一个方向。

本文作者:李宝花

标签:

相关文章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