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滚动>正文
贵州打造教育和旅游发展新品牌_世界独家
时间 : 2023-04-25 10:18:12   来源 : 贵州日报

近年来,随着我省旅游产业化的纵深推进,全省正在奋力建设旅游强省,旅游业全面融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十四五”期间,省委、省政府更是把旅游业作为全省转型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旅游大发展,人才是关键。贵州教育系统面对新目标、新使命,又该如何培养人、怎样培养人,为贵州大旅游提供强力的人才支撑呢?

4月21日,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杨天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将着眼“三个合力”,开展“四大行动”,形成贵州“校旅结合”助推旅游产业化特色发展模式,打造贵州教育和旅游发展新品牌。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以产育人 方兴未艾

“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贵州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贵州省甲级乡村旅游村寨”……拥有多个“名头”的三都自治县普安高硐村,是苗族、水族、布依族多个民族和谐共居的传统村落,素有“生态高平、孝善高平”的美誉。

为提升高硐乡村旅游文化内涵和服务水平,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与当地旅游企业共建共管共享新媒体电商现代产业学院,将高校“所能”与旅游产业“所需”和企业“所求”结合起来,培养新媒体宣传、营销、流通、直播带货等技能人才,让指尖经济、舌尖经济、抖音经济、文化演出经济等融合汇聚,构建乡村旅游发展新业态和“产学研转创用”乡村旅游综合体……

杨天仪说,贵州旅游产业兴起后,全省高(职)校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上下足了功夫;在突出专业特色,服务优势产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方面成效斐然。

在以培养文化旅游类技能型人才为主的贵州文化旅游职业学院,为充分发挥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基地的作用,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学院已与贵州西江千户苗寨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贵州黄果树旅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开设“西江千户苗寨旅游管理专班”“黄果树专班”。以公司高层管理员培训、中层管理员和基层员工为对象,为其提供职业技能和礼仪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促进行业发展,发挥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功能。

在遵义职业技术学院,文旅产业学院的设立,就是该院围绕贵州十二大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建设的一批产业学院之一,既是该院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四链融合”关键点,更为旅游产业培育了大批专业人才。

今年初,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专业师生共为企业开发50余个在地研学旅行课程,输送500余人次研学助教,服务铜仁市中小学研学旅行实践教育近2万人次;参与省市级研学基(营)地申报10余个,目前正在参与贵州石阡佛顶山中小学研学旅行营地申报市级营地。在盘活佛顶山景区闲置资源的同时,助推景区转型升级为研学基(营)地及景区周边乡村振兴中硕果累累。

杨天仪坦言,全省各类学校通过多年努力,基本形成了“学生得实惠、企业得效益、学校得发展、旅游得振兴”的新发展格局。

“三个合力” 固强补弱

“发展旅游目标宏大,路径清晰,而固强补弱成了必须跨越的‘坎’。”杨天仪分析,《贵州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将建设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和多彩贵州旅游强省,坚定不移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文化和旅游发展新路。贵州夏季气候凉爽,拥有洁净的绿水青山、红色文化独具特色、民族文化多姿多彩,温泉、民族医药等康养资源非常丰富,为文化和旅游业转型升级奠定坚实基础。

在他看来,贵州的旅游产业虽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文化旅游业仍处于转型升级调整期、结构性矛盾凸显期,旅游经济效益不高、发展不充分、不平衡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与产业迈向中高端的社会需求还不相适应。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校旅结合”就显得尤为重要。

2022年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期间,省领导在参观省教育厅“校农结合”展厅和调研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时,省教育厅提出了“校旅结合”的想法。在省文化和旅游厅的大力支持下,共同深入调研,反复商讨,终于在3月31日推出了《关于实施“校旅结合”助推教育事业和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校旅结合’不只是教育系统的事,也不只是文化旅游部门的事,是需要大家一起,调动各级力量才能办好的事,要形成合力推动,才能抓好落实、办出特色、展现成效。”杨天仪认为,《意见》的印发,是省教育厅与省文化和旅游厅做好顶层设计,合力推动全省层面的“校旅结合”,接下来两大系统还将根据工作推进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要细化措施、完善方案,指导工作落地落实,真正见变化、出成效。

他说,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将加强调研,到基层一线去调查了解当地旅游产业发展、旅游人力资源、旅游景区建设、研学旅行等方面的情况,合力形成本市、州“校旅结合”特色模式,助推区域教育事业和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校旅结合”还要依托贵州教育资源,推进中小学、职业和本科院校等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教育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与旅游形成合力,助推就近文化旅游企业的发展。

贵州教育系统正在合力推动“校旅结合”上铆足干劲、创新作为。

“四大行动” 助推发展

“我们要通过实施‘四大行动’,将‘校旅结合’向纵深推进!”杨天仪表示,这是工作总目标,重点是围绕存量旅游资源盘活、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和人才队伍建设,开展“校旅结合”综合实践行动、资源盘活行动、宣传推广行动、人才培养行动等“四大行动”。

从2023年到2025年,用3年时间,健全一套多方参与、规范管理、责任清晰、保障有效的“校旅结合”工作机制。目标是盘活9个以上存量旅游资源项目,打造9条精品研学旅行线路,建设90个包括学校、企业、景区、基地在内的“校旅结合”省级示范单位;建立1个旅游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9个区域旅游产教联合体,支持各市(州)1至2所高校建成高质量“旅游+”特色学科专业群。

杨天仪介绍,每一项工作都有具体措施办法和责任单位,这是“校旅结合”的主要任务抓手,需要紧盯任务、瞄准目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与文旅部门加强沟通协调,精诚合作,形成贵州“校旅结合”助推旅游产业化特色发展模式。

在我省“校旅结合”文旅人才引培任务中提出:文旅领军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文旅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和文旅服务、手工艺、文创制造业、文旅装备制造业等本土化文旅工匠型人才培养;服务文旅行业人员素质提升。杨天仪说,各院校将积极投身到助推旅游产业化的火热实践中,为推动教育事业和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一股强大动力。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目前,贵州的“校旅结合”效应正逐渐显现,中职、高职、本科体系全面对接;量身设立的“企业管理”“项目运营”“融媒体营销”“旅游产品设计”“文创商品研发”“导游讲解和服务”“数字化运营”“康养旅游、红色旅游、山地旅游、体育旅游和研学旅游产品研发和执行”以及“司兼导”“定制旅游策划”等专项课程和标准化制定内容日新月异;“贵州技工”“贵州工匠”“贵州绣娘”声誉越来越好。全省教育和文旅深度融合,必将让贵州“校旅结合”新品牌成色更足、名头更响。

标签:

相关文章

X 关闭

X 关闭